Date: Sep 10th to Oct 23rd
旅德艺术家张萌居住的城市卡尔斯鲁厄(Karlsruhe)得名于一个浪漫的典故。相传巴登杜拉赫的统治者卡尔三世威廉(Karl III. Wilhelm von Baden-Durlach)曾在狩猎途中在此处休息,梦中建造了一座新城。而另一个版本的传说则声称卡尔三世在此建造了一座新的宫殿,以便躲避妻子,获得片刻宁静。无论哪个说法为实诚然已无法可考,卡尔斯鲁厄的名字却留在了地图上——“卡尔(Karl)的憩眠(Ruhe)”。
周围艺术画廊将于九月呈现张萌在上海的首次个展,展出的十几件纸本作品,均创作于这一有着浪漫名字的城市卡尔斯鲁厄。
也许是曾经学习英国文学的原因,张萌的作品标题都如同一句短诗——《我穿过公园遇见了死亡》(I walked through the park then met the death),《在一切分崩离析之前》(Before everything falls apart),《一点点巴洛克,一点点曼德拉,一点点距离》(A little Baroque, a little Mandala, and a little Distance),等等。而与富有文学性的标题相对应的则是作品中相对简单的材料与技法。缘于童年的记忆,张萌对各种各样的纸有着特殊的感情。她的这一批作品用木炭和蜡画在较厚的半透明绘图纸上,初看有如儿童的随手涂鸦,构图简洁,笔调轻松,然而细看之下却发现每件作品的内容和层次十分丰富,人物,动物,植物,建筑,零星的汉字,大面积蜡与碳笔涂出的底子(《你曾经着迷过Neverhood吗?》),多维度的透视处理(《冬日城堡》),等等,都需要反复观看,仔细品味,才能完全理解作品的精妙。
张萌的作品带有一定的抒情性与故事性,却并非任何文学作品的附庸。即便是题为《奥德赛》的系列,也是艺术家以古希腊史诗为起点而产生的想象与创造。此外,她的作品尺幅都大于通常的纸本作品,减少了插图感而更趋向于独立的创作。张萌认为素描是“直觉与观念之间的媒介。……它是一种转化,绘画中的各种痕迹最终形成了绘画本身。它是一次冥想,生活的积淀在体内发酵,然后在纸上娓娓道出。”
张萌认为“单色或者黑白更贴近人的内心和记忆”,因此对色彩的使用相当节制。她在不吸水的硫酸纸上用水彩笔或者蜡笔涂出清澈透明的颜色,使之与纸的空白和木炭的线条形成强烈的对比。无论是《我们走出鸭子去看美术馆》(We came out of the duck to see some art)和《无有之地》(Nirgendwo)中大面积黄色底子,还是《你的悲伤是明亮的》(Your sadness is bright)中蜡笔涂抹的天蓝色,都如记忆中的一抹亮色,让人过目不忘。
张萌曾说,作为生活在欧洲的中国人,我试图用我的作品反思我的文化处境和文化身份。她的作品有着对里希特(Gerhard Richter)、西格玛•波尔克(Sigmar Polke)、尼奥•劳赫(Neo Rauch)等德国艺术家具象绘画传统的致敬,也有着对中国水墨写意画意象的反思。在“卡尔的憩眠”中,她成功地建造了一个无国界的梦幻自由的艺术世界来安放她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