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 May 26th to Jun 25th
抽象绘画并不总是冷峻和理性的,线条与色彩往往都带有情感与温度。有着抽象艺术之父之称的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Paul Klee)曾有妙语,称其笔下的“素描不过是一根线条出门散了个步”(A drawing is simply a line going for a walk.)。与他同时代的艺术家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Concerning the Spiritual in Art)中也为不同的颜色和形状一一找到对应的情绪和意义。
周围艺术很荣幸地推出五月新展《4X4: 抽象之道》,为观众带来一个色彩斑澜,情感丰沛的抽象艺术展览。参展的四位艺术家陈墙、陈若冰,鞠婷和陶轶来自不同年龄层次、拥有不同背景经历,这是他们首次出现在同一个展览中,以各自作品的互相对话来诠释抽象的意义。陈墙是四位艺术家中最年长的一位,气质冷静,热爱思考,近年来也涉足策展,从理论上不断反思自己的创作。本次展览中选取他略早时期的作品,对铅笔、水彩和丙烯颜料在布面上的综合运用已经得心应手。陈墙曾在采访中称最为打动他的艺术家是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他对于这一抽象艺术前辈的理解却不流于形式,而是承继其对观念和精神的追求。是以陈墙的作品既具有强烈的形式感,又有着艺术家自觉的观念性。陈若冰现居杜塞尔多夫,近年的作品色彩明媚,让观众感受到光的温暖。他对色彩的选用更多地来自敏锐的感知与直觉而非书本上的理论;介于几何和有机之间的、近似混沌状态的造型则是他学习艺术过程中东西方艺术交互影响产生的结果。在他的作品中,既隐约可见约瑟夫·阿尔布斯(Josef Albers)和詹姆斯·塔瑞尔(James Turrell)等人的影子,又的的确确是艺术家个人的思考与情感的自然流露。鞠婷毕业于中央美院版画专业,一直致力于拓展版画的创作语言。虽然是用丙烯在画布上创作,但是她用刀刻入厚厚堆叠起来的颜料、露出不同颜色层次的手法俨然是版画技巧的延伸。她的最新作品摒弃了之前的“线刻”而以大面积的纯色层层堆积,仿佛在重构不同画版的套色过程,又凸显了浓厚的手工匠人精神,创造出独特而丰富的视觉效果。同样在德国接受了艺术教育,陶轶的作品与陈若冰的相比色彩偏向沉郁,风格上更加受到德国表现主义传统的影响。这一影响并不体现在过分强调的笔触上,而是他对几何形式的抽象秩序的打破与重构。
抽象本不是一个判断,而是艺术家的一个选择,它解放了艺术家再现客观事物的使命,允许艺术家作形而上的思考与表达内心的情感。而品读抽象艺术的过程也就像是一个解码的过程——不断探知艺术家的思维与内心世界。本次展览的四位艺术家选择抽象作为自己的创作道路,在自定的轨迹中不断实践前行:冷静或热烈,内敛或表现,他们用面貌各异的作品诠释了抽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