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 Sep 10th to Oct 23rd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在弗洛伊德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的概念。它是存在于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是我们的祖先世代生活方式与经验在人脑中形成的积累和遗迹。因而无论我们的个人意识和风格是多么独特,作为一个族群的人类,我们往往在不经意间会有相似的行为。集体无意识不是被我们遗忘的部分,而是我们一直都意识不到的东西,一如被水面掩盖的岛屿。
周围艺术于2016年新秋推出《集体个人主义III》群展,检视十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最新创作与个人风格探索。这一批作品中,艺术家采用水与植物等元素,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呈现出生命的多种样貌。在中国早期哲学中,水作为滋养万物的源泉,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本喻(root metaphor);植物的生长周期也被用来象征人类社会的兴衰。这些作品在形式与风格上充满了艺术家的个人特征,而在主题与内容中又昭示了“集体的”的探索和兴趣。
以黑白两色的细节充满画面,陈筱薇的作品有着一种密不透风的视觉强度,传递出的是无处不在的生命力。在波士顿近郊的树林中不断的出行作画,她的创作早就与自然和生命浑然一体。迟群与曹原铭的抽象作品是对几何形状的单纯重复,如同生命细胞一丝不苟、精密准确的排列。刘鹏与赵波是在周围艺术群展中首次亮相的年轻艺术家:刘鹏对于色彩的大胆处理,让他的画面富有原始的生命张力;赵波的木刻版画秉承了传统的技艺,又因为对单一元素——水的微观表现而具备了现代艺术审美的特征。与赵波一样以水为主题的七零后艺术家邵仄炯的画面更为古朴,既向传统致敬,又带有鲜明的个人印记。而窦荣军画布上的水则是宏观的,有着荡涤一切的生命力量。周豪的抽象作品似乎与其他艺术家的主题略有不同,我们却可以从中解读出艺术家对生命简约疏朗的豁达态度。史新骥执着于具象绘画,庭院中的植物葱翠欲滴,仿佛经过暗房处理的画面宛如斑斓的自然界。庄颖则在纤细微妙的笔端流露出对植物生命的感触与感知,并且向着由个体组成的整体景观进一步探求。
不论抽象还是具象,纸本抑或画布,十位艺术家的新作品不约而同地关注生命与自然,律动与繁复,恰如艺术创造力的勃勃生机,恒久不息。